每次一聊到把尿这个话题就会有很分明的两个队伍出现了:“坚决反对把尿派”还有“坚决拥护把尿派”。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宝宝家里一定有一个自认经验丰富的老人,她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她小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哪儿能给孩子包着纸尿裤到处走!让亲戚朋友看见多丢人啊!所以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唿声。
国外也有类似的风俗
其实,把屎把尿并不是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包括非洲、美洲、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习俗:
1929 年美国《父母》(Parents) 杂志称,大多数健康的婴儿可以在 8 周龄时开始训练;
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Dr.Benjamin Spock 等儿科专家开始倡导,家长应在观察到其儿童发育准备就绪的征象时再开始如厕训练。他们认为贸然的严格训练可能不成功,且会导致行为问题;
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关于如厕训练的两大理论:以家长为中心的方法 (主要贡献者为 Azrin 和 Foxx) 及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 (由 T.Berry Brazelton 提出) 。
就算在现代,国外也会有崇尚「环保」的父母,也在给宝宝「把屎把尿」。
同样是把屎把尿
两种不同做法和态度
顺势训练派:
以孩子为中心,通过观察孩子的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来判定孩子是不是想排尿排便,发现(孩子)有想排便的迹象,「临门一脚」,帮助孩子顺利排出。
刻意训练派:
以家长为中心,为了把而把。不管宝宝有没有想排尿排便的意向,想到了就给宝宝把一泡,强行、频繁的把便。
相比顺势训练,刻意训练更加的省心省力,大人不用花时间前去盯着宝宝,按照自己心里的时间表去定时把即可。
但刻意训练的劣势,恰恰也在于大人的主观臆测,由于无捕捉宝宝是否有大小便,在把屎把尿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宝宝哭闹抗拒,一不小心把便把尿频率过高(上次没把出来),或者时间过长(等着把出来)。
把屎把尿
到底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对于把屎把尿对危害,网上随便搜下就一大串:脱肛、肛裂、嵴椎发育不好,心理阴影……到底是真尤其是,还是危言耸听?
这 3 种危害
和把屎把尿相关性不大
有些文章说,宝宝在把屎把尿的过程中长时间频繁用力,会造成这些后果。但是目前,没有确切证据正面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所以还存在争议性。
1. 直肠脱垂(脱肛)
在一项纳入 54 例直肠脱垂儿童的回顾性研究中,导致脱垂的原因为:慢性便秘占 28%、腹泻疾病占 20%、囊性纤维化占 11%、神经系统或解剖问题占 24%,剩下的 17% 未识别出潜在病因 。没有提到和把屎把尿有相关性。
2. 肛裂
肛裂主要原因由大便干燥、长期腹泻、经阴道分娩或肛交等局部创伤引起。和把屎把尿没啥关系。
3. 成年后的痔疮
痔疮的发生通常与年龄增长、腹泻、妊娠、盆腔肿瘤、久坐、用力和慢性便秘有关。儿童痔疮非常罕见,至于成年人的痔疮,归罪于宝宝短时间的把便而不归罪于几十年间的生活排便习惯那也是醉了。
这